红网:中美**联合攻关 开辟骨质疏松治疗新路径
红网长沙11月13日讯(见习记者 周丹 通讯员 王建新)今天,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了解到,中美 **多年联合攻关,在全球首次发现了骨生成的新机制,提出了血管生成-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三元调控理论,为预防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开辟一条全新的路径。
研究论文于今年十月被国际医学权威杂志《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研究团队成员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曹旭教授、湘雅二医院廖二元教授和罗湘杭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谢辉博士为 作者。
人体骨骼中,成骨细胞的功能是促进骨形成,破骨细胞的功能是促进骨吸收和更新。成骨细胞功能减弱或者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都会造成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30%。而目前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还较落后,预防药物缺乏,患者用药选择不多,且疗效不甚满意。
“我们在研究血管病变与骨质疏松关系的时候,发现以前的理论不能够解释我们现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就发现血管生成是骨骼代谢的一个基础,如果血管有病变,那么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功能也就不正常。”廖二元教授介绍。
此前的理论认为,骨代谢主要通过直接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进行的,即所谓的“二元调控理论”。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和湘雅二医院的研究团队经过四年的联合攻关,发现破骨前体细胞分泌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在偶联血管生成和骨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发现最终形成了血管生成、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三元调控理论”,从而揭示了骨生成的新机制。
这一重大创新性为新药开发找到了新的靶点,为预防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硬化、骨质增生和骨肿瘤等骨骼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该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与美国NIH基金的资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对这一创新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个因子功能的发现,可能提高推动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能够在骨质疏松预防方面开辟新的药物预防方案,由现在的抑制破骨细胞发展和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两类,增加一类。”
《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还发表了该领域世界权威学者RalfAdams教授的述评文章,充分肯定了该研究的意义:该研究成果实现了一次骨代谢调控理论的重大突破,为骨质疏松研究开启了新方向。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来,有望通过筛选特异性调控破骨前体细胞的生物活性万分,开发出新型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防治药物。
体检百科
相关资讯
今日预约成功
- 唐小姐
(全身体检)1分钟前 - 林先生
(男性体检)1小时前 - 张先生
(全身体检)1小时5分钟前 - 陈小姐
(全身体检)2小时前 - 王小姐
(老年体检)33分钟前 - 李小姐
(全身体检)25分钟前 - 赵先生
(老年体检)22分钟前 - 万先生
(男性体检)10分钟前 - 付小姐
(孕前体检)4分钟前 - 向小姐
(女性体检)3分钟前